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简介
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有三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依托区位优越的自然禀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着力培养符合云南省和滇西边境民族地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学院现有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应用生物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茶学专业为云南省B类专业(国内一流专业)建设点,在2024年云南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中被认定为B类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应用生物科学两个专业同时被认定为C类专业。
在校学生832人,校内教师42人,其中博士 5人、硕士 33人,在读博士 3人;有教授 6人、副教授14人、讲师9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为90%。有外聘教师24人,其中引进教育部“银龄计划”西南大学知名教授9人,产业导师1人,行业教师14人。校内教师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1人,全国五四青年奖提名、云南省五四青年奖章、云南省创新技术人才、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1人,临沧市科技创新人才 8人,兴临人才6人,临沧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兴临人才团队1个,校级人才 6人。10名教师被西南大学聘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1名教师被华南农业大学聘为园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教师被上海海洋大学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院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45间,实验室总面积达 2000 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学院加强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主持立项 “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茶树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苏薇薇院士工作站”、“云南省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红茶科技创新基地”、“云南省曾亮专家工作站”、“云南省龚正礼专家工作站”6个省级科研平台,立项“云南临沧特色资源创新利用研究院”、“云南省滇红茶病虫害绿色防控领域研究院”、“临沧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生物资源研究中心”3个市级科研平台,组建茶文化科技产业学院、临沧坚果产业学院。近五年,学院立项科研项目5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0项、地厅级项目22项;出版专著教材20部;获得专利1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0项(含受理),实用新型专利7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项。
学院注重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主持中央财政、云南省财政等项目;获批立项云南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1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乡村振兴粮农食品安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项;荣获教育部“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资格证考点单位。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1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0门、精品课程1门,获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9项,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与西南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临沧市农业农村局、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孟定海关、临沧市林业科学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成校外实践基地30余个。与滇红集团合作获“云南省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优秀典型案例。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职业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云南省植物组培、茶艺展示、咖啡冲煮等技能大赛。依托学校青年创业示范园,支持学生创业,成功的创业项目有“绿野园林种植体验中心”、“茶叶销售体验店”、“云上生活咖啡馆”。教师指导学生组建科研小组参与项目研究,学生发表科研学术论文多篇,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国奖12项、省奖59项;云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获省奖14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般项目2项、省级重点支持项目1项,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2项、铜奖2项、优秀奖2项;参加教育部“1+X”粮农职业技能大赛,获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目前,学院建有西南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硕士专业实践基地。2019年开始,西南大学对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生物科学的专业建设进行全面指导,学生可以分享西南大学精品课程、可以聆听西南大学教授现场授课、可以参与科学研究。在教育部高教司帮扶下,已经有11名优秀本科学生到西南大学进行交流学习。考研录取逐年上升,2024年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生物科学的四年制本科考研升学率创新高,分别是42.86%、28.26%、20%,考取西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延边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学校28人。